劉鳳之:大力推進非耕地設施高效農業發展
遼寧日報記者 關艷玲
?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住遼全國政協委員劉鳳之提出提案,建議科學合理開發非耕地資源、發展非耕地設施高效農業,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同時,保障各類食物有效供應。
“我國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緊缺,沙漠和戈壁灘等荒地面積占到陸地面積的1/7,非耕地土地資源開發程度低、開發潛力大。”劉鳳之調研發現,我國西北地區大面積的戈壁灘、荒山、荒坡等不適于糧食油料作物生產,但發展設施農業,如蔬菜、果樹、食用菌等優勢明顯,非耕地設施蔬菜和設施果樹等畝純收入平均萬元以上。
劉鳳之認為,非耕地設施高效農業的發展可以有效解決糧菜、糧果等爭地矛盾,有助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也可有效解決“菜籃子”產品供應。同時,可以充分利用我國非耕地地區的光熱資源,發展低碳農業,有效節約能耗,推進設施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還將對促進縣域富民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等發揮重要作用。
劉鳳之建議,相關部門要做好非耕地設施高效農業發展規劃,制定完善出臺非耕地設施高效農業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規劃建立國家非耕地設施高效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等。
“加大財政補貼投入,支持非耕地設施高效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劉鳳之表示,同發展可耕地設施農業相比,非耕地自然環境條件比較惡劣,需建造現代農業設施、節水灌溉設施和實施局部土壤改良等,建設投資高,建議政府給予優惠措施,主要為園區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和農業設施等建設提供財政補貼資金支持。
此外,劉鳳之還建議,加強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廣,為促進非耕地設施高效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盡早設立“非耕地設施高效農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重點研發專項,組織相關優勢科研單位聯合技術攻關;建立非耕地設施高效農業生產技術培訓與推廣體系;制定完善對從事非耕地設施高效農業的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及家庭農場等的扶持政策和金融支持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