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宏代表沈陽市政協作大會發言 不斷加強高校中試基地建設
友報2021-10-15期A02版
我省現有高校114所,中試基地占全省的50%,在服務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其自身建設仍然存在政策缺失、資金不足、科研意愿不強、信息對接不暢、信任體系脆弱等問題。在本次常委會議上,沈陽市政協副主席趙世宏代表沈陽市政協作題為《關于高校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的建議》的大會發言,圍繞相關問題提出具體建議。
沈陽市政協提出,統籌規劃,夯實中試基地基礎建設。中試基地是連接科技成果和市場需求的重要紐帶,對科技成果轉化起到很好的技術催熟作用。各級黨委、政府應重視和支持高校中試基地建設,探索和研究其發展規律,建立可持續的長效發展機制。應支持高校拓展中試基地物理空間,為高校科技成果邁向工業化、產業化提供必要和完善的平臺、場地、設備等轉化條件及空間。應明確中試基地建設內容,重點提升科技成果二次開發轉化新產品新技術能力、可靠性放大實驗和關鍵工業環節實驗能力、質量體系和檢測體系建設能力,保障中試基地覆蓋先進材料、裝備制造、汽車、航空航天等支柱產業,打造研發中試集成產業鏈,形成成果輻射效應。
健全制度,提高中試基地建設質量。建立高校中試基地企業法人運行制度,明確產權歸屬關系,堅持市場規律原則,推動高校中試基地經營決策以市場為導向,開展有償中試服務。根據中試不同階段投入風險與收益特征,建立基于中試的科技成果轉化金融制度,實行精準支持和差異化金融服務,構建多層次中試環節金融保障體系。推動中試基地科技成果放量實驗,引導高校厘清科研、產業的管理和孵化職能,解決科研無暇孵化、產業無種子孵化的尷尬局面。
沈陽市政協建議,完善體系,提升中試基地轉化能力。建立中試基地和技術經紀人聯盟,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專業人才體系,建立技術轉移評價體系,建立高校中試基地服務發展體系。整合資源,推進中試基地合作開放。支持高校中試基地升級改造,鼓勵高校企業中試基地融合,建立跨高校和企業中試研發平臺。推動高校中試基地全方位開放,有目的、有重點地擴大科技成果在中試基地開展中間試驗,促進科技成果有效地向生產實際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