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健力委員代表省政協經濟界別組作大會發言 走好走實遼寧“智造強省”之路
“謀劃推進智造強省方略,客觀辯證看待遼寧省情和比較優勢,以全新的理念和方法走對走好走實遼寧智造強省建設之路,這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領性作用。”在省政協十二屆十四次常委會議上,省政協委員姜健力代表省政協經濟界別組作了題為《辨證看待省情走好走實遼寧“智造強省”之路》的大會發言。
“尊重傳統產業存量優勢,化舊為新,走出適合遼寧的產業振興之路。”省政協經濟界別組認為,傳統產業存量大、占主導,事關遼寧產業興衰成敗。要保持應有定力,在利害轉換中,努力探索走出適合遼寧的產業振興之路。傳統和存量產業,過去是我們遼寧的“看家寶”,現在依然是我們的“金飯碗”,今后也必然是遼寧涅槃重生的基礎和希望所在。
“理順有效政府與有效市場關系,鍛造更優營商環境。智造強省建設離不開優良的營商環境。”省政協經濟界別組提出,營商環境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不僅僅包括審批時速、建立機構等,更在于如何滿足市場主體順暢運行的更多本質性需求。要立足于遼寧的歷史地域文化等省情“本土化”思考問題,更“接地氣”地下功夫解決遼寧自身營商環境的“瓶頸”問題。
省政協經濟界別組建議,以大帶小、以小促大,促進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以及“沈大雙核”帶動中小城市的集群化、集約化發展,重視中小微企業的價值存在。重視市場機制的調節、企業主體能量的釋放,在“頭部企業”及“沈大雙核”能量釋放和中小微企業及省內中小城市活力激發上尋求更大突破。
“努力降低生產要素成本,持續提升企業競爭力,逐步建立健全降低我省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長效機制。”省政協經濟界別組認為,就電費、融資、收費、土地而言,我省企業生產成本高于國內大多數省份,已成為限制遼寧產業振興的“瓶頸”。如何優化我省電力能源供給和其他重要制度供給,讓“電力大省”優勢和融資、收費、土地等要素低成本優勢惠及企業,讓遼寧企業擺脫與外省區同類企業處于“不平等競爭”的壓力,成為緊迫的現實課題。(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