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珂委員作大會發言 創建數字化設施農業物聯網基地
當前,設施園藝智能化正在成為產業發展的時代潮流和全球設施園藝產業升級的重要標志。在本次常委會議上,省政協委員陳珂作題為《創建數字化設施農業物聯網基地促進園藝產業機械化與信息化發展》大會發言,圍繞相關問題建言獻策。
據陳珂介紹,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現代工業向農業滲透,設施農業已經成為國際農業領域研究的熱點。放眼世界,荷蘭在計算機智能化、溫室環境調控等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美國在大田和設施農業上都以規模化、集約化、自動化作為重要特色。以色列擅長水肥管控技術,日本則在植物工廠這類空間狹小的蔬菜栽培領域具有優勢。
“中國高品質農產品需求加快增長,智能化裝備在農業改革推進的長期趨勢下市場空間巨大。”陳珂在調研中了解到,就我省情況而言,遼寧是日光溫室的發源地,但數字農業作為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的新型學科,相關研究和技術推廣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技術研發與集成、使用標準等方面均需要突破,相關技術推廣應用還面臨一些制約因素。比如,數字農業科研體系不健全,高素質農業生產管理人才缺乏,數字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機械設備現代化程度低,數字農業設備投入成本和維護成本高,農業生產投入產出比低,數字農業技術智能化不夠,技術標準不相統一。
陳珂建議,我省應列支專項經費,組建以日光溫室為重點、以農業專家為主導,配合物聯網技術指導,加入數據分析與整理,引入機械化操作,通過整合多方面科研技術人才,大力開展數字化設施園藝建設。將數字農業納入鄉村振興建設范疇,新增智慧農業購置補貼,推動建立精準化、智能化、科學化遠程控制農業管理和生產模式。
陳珂呼吁,設立校企融合的數字農業項目科技攻關平臺,形成“產學研”合營的運行機制,以解決企業人才不足、高校資金缺乏的問題,促進農業科研項目的研發和推廣示范應用。同時,注重低成本數字化投入,滿足不同層面企業、合作社的設施農業標準化生產需求。
陳珂提出,建立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將職業農民培養納入教育培訓發展規劃,鼓勵有關高校、職業院校開設數字農業課程,支持新型經營主體與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業開展合作,共同培養專業性、復合型數字化農業人才,為我省培養出一支高素質、懂技術、會經營的本土農業科技隊伍。
“數字農業在改造傳統農業、轉變生產方式、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作物品質和產量等方面意義重大。”陳珂說,設施園藝數字化發展需要在政府引導的基礎上,注重多方協同配合,以市場為導向,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對特定的農業領域開展精準作業,使得農業發展基于大數據,實現農業技術集成應用。這必將加速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全面進程。(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