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家明委員代表民盟遼寧省委發言 “雙向牽動”提升制造業智能化水平
“遼寧振興,關鍵在制造業振興。而制造業振興,關鍵在數字化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在省政協十二屆十四次常委會議上,連家明委員代表民盟遼寧省委發言時提出,智能化數字化水平低、產業基礎支撐不足、相關平臺和專業人才匱乏、政策不成體系且落地不實,是提升制造業智能化水平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民盟遼寧省委認為,要“雙向牽動”提升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水平。一方面,要著力加強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基礎能力建設,以基礎能力提升牽動智造水平提升。繼續引導和支持5G基站、工業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省智能制造協作聯盟等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重點支持我省企業提升智能制造系統集成能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為域內企業提供普惠性服務。另一方面,要有效支持重點企業和項目的試點示范,結合我省產業的比較競爭優勢,有針對性地支持重點示范項目,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擴大示范效應,進而牽動全行業智能化加速發展。要“固本強基”夯實智造強省的產業基礎。要借助國家雙循環發展戰略和新基建有利政策契機,加速我省裝備制造業轉型發展,重點培育民用航空、機器人、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特色鮮明系統完整的產業鏈。要用好用足“數字經濟智造強省”專項資金,支持自主創新和解決“卡脖子”瓶頸。要優先支持沈大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集群,推進沈大總部經濟發展,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生態圈。
民盟遼寧省委建議,要“分類施策”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在綜合運用財稅金融工具發揮政策協同效應的同時,應針對企業不同需求采取差異化政策設計。現階段應優先支持兩個方面。一方面支持企業問診,釋放應用場景優勢,給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企業在問診環節補貼。一頭補給企業,激勵其問診,確定智能化數字化改造能不能干、值不值得干,解決信息不對稱;另一頭補給系統方案供應商,支持其做優做強,提高方案質量水平。另一方面支持數據挖掘,釋放數據資源優勢。省大數據局應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推進政務大數據和為企業服務的產業大數據相關資源有效整合,為制造業數字化改造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才培育激勵和智力支撐作用。健全技術創新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機制,充分釋放大學、科研機構、人才、技術、資金、中介服務機構等創新要素的活力,形成推進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在此過程中,著力發揮人才的關鍵作用。加大對相關領域高端專業人才及團隊的引進力度,切實滿足數字賦能改造的現實需要。加強相關領域人才的自主培養,大力支持相關院校培養智能制造領域高層次人才。(友報)